淮滨论坛

楼主: 淮河左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词] 和张老师《再吟菊花》

[复制链接]

578

主题

7万

帖子

1260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73
发表于 2016-11-18 10:46: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一、单音节的方块形、粒状、离散和断逗与环形世界、圆形宇宙、绵延意识的明显矛盾;二、表达的含混、模糊和过分的繁复;三、关系性语句,引申、隐喻之任意和无方向;四、脆性的句式结构,严重的语义内部脱臼、滑坡、松动和崩塌现象;五、同义互释,字与字的循环定义;六、逍遥、玩情、“达观”、形美、滞物;七、仅在自然之表的限度内映化,自然之剪贴性质和以超语义方式谈论世界的陋习;八、词汇的下阈分布,缺乏垂直性的理智升华和驱前性的精神引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7

主题

1万

帖子

1942

金币

12级:上将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15-4-28
74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10:46: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缺乏垂直性的理智升华和驱前性的精神引导---------太高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8

主题

7万

帖子

1260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75
发表于 2016-11-18 10:47: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由此返观文言诗语,文言诗语在极尽辉煌绚烂之后,是否也要反省在遭遇现代语境后自身的问题:例如起承转合定然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永恒性结构?平仄韵律在解套后是继续于倾圯的废墟上修修补补,局部改良,还是彻底另起炉灶?显赫的外在音乐性已无法适应更幽微复杂的现代意识流、情绪流,是依然固守沿袭已久的外在节奏,还是寻找以内在声音为主导的“内在律”作为出路?潜意识作为现代诗语一种新的表现对象,何以在半自动的运作下幽然绽放?知性上升为现代诗语又一主打要素,何以在深奥、理性、哲思与感性的两难中悠游自如?古老的“字思维”能在多大程度上加入现代性的词思维、句思维,或许在保留某些精锐的前提下做适度裁军才是明智选择?而田园模式在都市模式、后现代模式的夹击下丧失古老优势,如何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转变方式发挥余热……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7

主题

1万

帖子

1942

金币

12级:上将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15-4-28
7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10:48: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如何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转变方式发挥余热…… 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8

主题

7万

帖子

1260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77
发表于 2016-11-18 10:49: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古典语汇,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词语,它们背后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们相互指涉,构成了一个深厚博大的古典诗歌意境和语境。实际上,到了唐朝,这种诗歌语言就走向了完成。到了宋朝,只是在细节上作了些微补充。元明以后,这种诗歌语汇已经成了文人写诗的程式化语言。可这些词汇已经失去了它原创时的新鲜感和爆发力,蜕化为精巧滑腻的陈辞滥调。“有诗为证”、“有词为证”就是这种程式化仿作的典型表现。古典诗歌语言有着强大的固守自持的力量,它对异己的审美趣味有着强大的排斥能力。中国古典诗歌开掘、塑造并固定了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形成了一种与古代农业文明相一致的审美情调和生活趣味。而到了现代,这种审美趣味对人们的精神和思想表现出了极大的钳制和禁锢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7

主题

1万

帖子

1942

金币

12级:上将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15-4-28
7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10:50: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而到了现代,这种审美趣味对人们的精神和思想表现出了极大的钳制和禁锢作用。------严重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8

主题

7万

帖子

1260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79
发表于 2016-11-18 10:50: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鲍昌宝则看到现代理性逻辑介入后的巨大变革力量:
  虽然都是汉语体系,但其内部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变化可能就是现代西方理性逻辑的介入改变了汉语语法体系,为了表达的准确性更多接受了西方的主客体观念、现代时空观念、事理逻辑观念,致使现代汉语开始了以叙述句为主干建构语义体系。相对于古代汉语的纯粹、精致、优雅与韵味来说,现代汉语更为繁复、主体性更强,现场感更为突出,理性思辨和心理感觉的流程更为清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7

主题

1万

帖子

1942

金币

12级:上将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15-4-28
8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10:51: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相对于古代汉语的纯粹、精致、优雅与韵味来说,现代汉语更为繁复、主体性更强,现场感更为突出,理性思辨和心理感觉的流程更为清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7

主题

1万

帖子

1942

金币

12级:上将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15-4-28
81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10:51: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这一段说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8

主题

7万

帖子

1260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82
发表于 2016-11-18 10:52: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具体地说,现代理性逻辑的介入,使现代诗瓦解了古诗句法,一个重要体征就是句式的任意安排和虚字的任意使用。虚字的插入,使诗歌更能传递细微感受,虚字的铺垫,句子舒缓急疾有致,既清晰又曲折,且使诗歌节奏多变。句式的任意安排打破古板的“方阵”,自由体式的摇曳多姿,流转自然,完全符合现代人瞬间变化的复杂意绪。宇文所安说得地道,古诗从来就是“建立在均衡对举的基础上,每个步骤一开始就守候着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7

主题

1万

帖子

1942

金币

12级:上将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15-4-28
8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10:53: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一个重要体征就是句式的任意安排和虚字的任意使用。虚字的插入,使诗歌更能传递细微感受,虚字的铺垫,句子舒缓急疾有致,既清晰又曲折,且使诗歌节奏多变。句式的任意安排打破古板的“方阵”,自由体式的摇曳多姿,流转自然,完全符合现代人瞬间变化的复杂意绪。宇文所安说得地道,古诗从来就是“建立在均衡对举的基础上,每个步骤一开始就守候着结果。
---------------------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8

主题

7万

帖子

1260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84
发表于 2016-11-18 10:54: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连老外也能精准道出古诗的“秘笈”,指出守候的“被动”结果,它是与程式化紧紧维系在一起的。文言诗语的这种整饰结构,在一定程度抑制了语言张力:由于字词限制、语法固定和对仗的普遍,文言诗的意象紧缩为一个个独立个体,呈现出的想象排列和意象的并列多数是组合关系、而非聚合关系,尤其是前代的典范诗语直接成为后代们的写作资源,后来者“流连”于语言“化用”的强大惰性,而化用的惰性使生生不息的张力困在“字本位”的王国难展抱负——自由的活性被驯服成按部就班的家禽。只有等到现代思维与现代语法冲破“字”牢笼,放下因袭包袱,在散文美的语境里,张力才可望获得更多的流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