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查看: 3556|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 1960,远程移民的流产

[复制链接]

311

主题

1438

帖子

3004

金币

8级:上校

Rank: 8Rank: 8

注册时间
2013-9-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16: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商丘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954年那场大水非常可怕,是淮河全流域的大水,大水造成的灾难也是极为严重的,豫、皖、苏三省淹没农田335万平方公里,皖、苏两省因洪水死亡近2000人
    1954年的淮河大水,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进一步治理淮河的号角吹响了。
    治理淮河就要拓宽淮河干流,增加行洪容量,这一举措就要铲除沿淮相应的圩区,而铲除相应的圩区就要移民,因此可以说1954年的大水直接导致或加快了移民。
    老天也够残酷无情的,根本不给人们过多的喘息生存的机会,时隔一年,水灾又至。
    1956年6月,淮河中上游多次暴雨,雨量达309.7毫米,淮河水位高达30.66,白露闾各河水位暴涨,至堤埂漫溢决口和内涝积水成灾.仅淮滨一县农田受灾83.6万亩8月2至30日.复遭暴水袭击,淮白露等河水位,超过保证水位,决漫溢6处,淹地60余万亩
    不能等了,1956年7、8月间,洪水还没有退去,沿淮中游的三河尖、桥沟、李店、往流等乡就开始了移民。当时人们的思想是何其的单纯,又加之连年不断的涨大水,因此政府一经号召动员,那么浩大复杂的远程移民工作就那样轻率地启动了。
    移民很远很远,在几千里之外的西北甘肃呢,因此休想带什么东西,只能带随身的衣被和几天的干粮,家里的东西带不走挪不动的,干脆就地扔了扳了。交通又是那样的落后,移民迁徙的人们简单地整理行装,先乘船沿淮河下行至蚌埠,由蚌埠再坐火车,颠簸了几天几夜,经了荒滩,过了戈壁,去到了人烟稀少的甘肃。
    据“三河尖网”和“1965年淮滨大事记”记载,那次三河尖、桥沟、李店、往流等乡向甘肃移民2507户,12307人说是为了支援其社会主义建设。其实具体的讲,就是为了支援淮河治理的事业。据史料记载,那时确有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上海、山西都有移民甘肃的,而以河南移民甘肃为最多,这除了人口稠密,支援边疆建设外,还与治理淮河有很大关系。
    去了甘肃的移民又被分到了酒泉、山丹、玉门等地,而以玉门(现为玉门市)安置为最多,玉门镇、花海、昌马等乡镇都有移民,那都是被称着“河西走廊”的地方,在嘉峪关以西,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也言及了那地方的偏远。移民以三五户,或七八户穿插安置在当地居民中。当地的党组织和政府部门也很重视,有序地安置了移民,土著居民们也积极地腾房屋,筹粮食,搬柴草,以保障移民的基本生活。移民们算是暂时安顿下来了。移民仍以农业生产为主,后来有部分招为工人的。当地的农业生产主要是种植春小麦,也种马铃薯、胡萝卜和甜菜等。一年一季庄稼,有较好的灌溉条件,引祁连山的雪水灌溉麦田,麦子收成也很好,地广人稀,粮食是可以自给的。土著们很会做面食,一般的面条、馒头不用说了,什么丢片子,拉面,刀削面呐,花样很多的。但气候寒冷风沙大,饮食单调差异大,风俗不同悬殊大,加之移民以零星三五户穿插混合于当地居民之中,亲情与社会关系割断,多有不适,甚至时常与土著发生龃龉和摩擦,跟“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温和气候、丰富物产、精美饮食、淳厚民俗及紧密的亲情、融合的社会关系没法比,这就给移民后来待不下去不断返流埋下了伏笔。
    我父母也在移民行列,属移民干部,1956年到甘肃玉门镇后,父亲被安排在玉门镇被服厂,母亲被安排在玉门镇供销社,应该都是比较好的工作了。我三叔、四叔、五叔、六叔他们有的安排了工作,有的则参加农业生产。次年的农历闰八月二十七日凌晨,我在玉门镇出生了。农历闰8月的年份好像很少,以至于后来就很难确定我的准确出生日期了,也就没法过生日,加之自认为命贱,所以也就不知道什么叫过生日了。父亲的朋友西平人尹叔,也是移民干部,非要给我起个他认为最好的名字,也就是“淮玉”。曰“淮”乃“淮滨”,“玉”乃“玉门”,言下之意是淮滨人来到了玉门,这就把东西相距几千里的两个地方连在了一起。父母和我都很尊重他的好意,沿用了他的起名以致后来一直未改,这也就有了一些纪念意义或时代意义。最明显的是我四叔四婶1956年到甘肃有了儿子,也即我堂哥,干脆就起名“迁移”,多么明显的时代烙印啊。
    1957年“反右”之后的1958年,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年份,搞“大跃进”,吃大食堂,但已经有移民开始反流了。而据史料记载,上海的移民被安置在酒泉的农场,一去到看了境况就产生了离开的念头。上海的农村怎样,而酒泉的农场又能是个啥地方,能不能蹲住上海的移民就可想而知了。当时全国都在吃大食堂,返回老家的移民没了户口,吃不上大食堂,只能东躲西藏,被发现后立即赶走撵走,甚至绑了送上火车遣返,而移民之地又最大限度地堵截移民不让走,这就是被称之为对付移民的“两头堵”办法。一时间移民成了孤魂野鬼,惶惶不可终日。及后的1959年,是一个苦难而又悲惨的年份,虽“两头”仍在极力的“堵”,但生活、民俗、文化等的巨大反差,亲情的思念,故土的眷恋以及“中苏”关系紧张铁路要断云云,诸多的不适和影响,岂是“堵”得了的,所以纵然远隔千山万水,他们也拼命的回转,移民反流也就愈演愈烈了。“堵”已不能凑效,国家和政府对移民的政策也就渐渐缓和起来,允许移民反流,农村的每人还给30斤面作为回家的粮食,移民们也就纷纷把家回了。
    我奶奶带着五叔、六叔也在1959年初从甘肃返回了,一是两个叔叔尚未成家,想回家乡解决这个问题;二是奶奶骨子里也不想在那待下去。那时我才一两岁,好哭闹,奶奶本来是领着我的,掂着一双小脚抱着我掂来扭去,很是疼爱,但她实在放心不下两个未成家的叔叔,因为爷爷去世早,她不了此心愿就寝食难安。这一去不当紧,家乡的“粮食关”比甘肃还厉害,奶奶连饿带病,不久就命归黄泉了。我可怜的奶奶死得非常凄惨啊,临死想喝一碗面水都没有,只用一领破席卷着还露着脚就掩埋了。我记不得奶奶的面容,只听说奶奶非常的疼我。每年的清明在奶奶的坟前我都会流泪默哀祷告,不知奶奶可否安息。1959年这年姥姥一家也“淤了锅”,我姥爷、我大舅先后病饿而死,我大姨也没挺过去,撇下姨姐平子。家乡的一桩桩苦难悲惨之事火烧火燎的催逼着父母,他们再也不能安心地待下去了。1960年我母亲请产假回来了,后来父亲也回来了,由于都没有及时的回去,后来都以自动离职处理了,工作关系没能转回来,这就造成了他们一生的悲剧。
    1960年的年成较好,好像是弥补1959年似得,但那些病饿致死的人们再也回不到阳间了。这样的年成吸引着移民不断的返回,家乡也就陆续的接纳,水土未变,人归原处,旧貌依然,再盖些土屋,再撘些草庵,原来的村村队队又归结一起,原来的亲情社会关系再次衔接,这就又过起了原来的生活。至1960年底,移民绝大多数已返回故里。
    治理淮河,支援边疆建设都是好事,但把环境条件较好的人移民到环境条件较差的地方去,距离有特别的远,就违背了客观规律,也违背了人们的意愿,其结果就事与愿违了。于是到1960年,大规模的远程移民流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6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金币

官方团队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注册时间
2007-9-26
沙发
发表于 2014-9-11 16:26: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郑州
原来咱淮河流域还有这段大移民的历史,挺震撼的。可以用颠沛流离来形容,不过人们返流更多的是对故土的眷恋和骨子里淮河文化的感召,只是那个贫瘠的年代并没有善待这些人们,终究是一场令人悲恸的悲剧。
Catch one's heart,               never be apar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582

帖子

605

金币

7级:中校

Rank: 7Rank: 7Rank: 7

注册时间
2013-5-3
板凳
发表于 2014-9-11 16:32: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郑州
那个年代真是苦啊,能生存下来就是一件庆幸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5

主题

1万

帖子

2657

金币

11级:中将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注册时间
2014-4-30
地板
发表于 2014-9-11 16:37: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郑州
那个时候我还没出生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1438

帖子

3004

金币

8级:上校

Rank: 8Rank: 8

注册时间
2013-9-27
5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16:43: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商丘

回 芳草塘 的帖子

芳草塘:原来咱淮河流域还有这段大移民的历史,挺震撼的。可以用颠沛流离来形容,不过人们返流更多的是对故土的眷恋和骨子里淮河文化的感召,只是那个贫瘠的年代并没有善待这些人们,终究是一场令人悲恸的悲剧。 (2014-09-11 16:26) 
是啊,沧桑历史,后来还有二次移民呢,这次成功了,我们那地方2000人移民期思,安居乐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5

主题

9802

帖子

4029

金币

官方团队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注册时间
2007-6-4
6
发表于 2014-9-11 16:52: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郑州
读刘老师的文章,就像看电视剧一样!活生生的人物、真切切的场景!
文人思想、屠夫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1438

帖子

3004

金币

8级:上校

Rank: 8Rank: 8

注册时间
2013-9-27
7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17:40: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商丘

回 归属 的帖子

归属:读刘老师的文章,就像看电视剧一样!活生生的人物、真切切的场景!
 (2014-09-11 16:52) 
过奖了,谢谢!也在努力地还原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6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金币

官方团队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注册时间
2007-9-26
8
发表于 2014-9-11 17:41: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郑州

回 淮河柳 的帖子

淮河柳:是啊,沧桑历史,后来还有二次移民呢,这次成功了,我们那地方2000人移民期思,安居乐业了。 (2014-09-11 16:43) 
期思是个好地方。移民们靠双手创造生活,改写未来,总算能免受流离之苦,安居乐业了。
Catch one's heart,               never be apar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1438

帖子

3004

金币

8级:上校

Rank: 8Rank: 8

注册时间
2013-9-27
9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17:44: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商丘

回 芳草塘 的帖子

芳草塘:期思是个好地方。移民们靠双手创造生活,改写未来,总算能免受流离之苦,安居乐业了。 (2014-09-11 17:41) 
很多人走上了富裕文明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3

主题

2869

帖子

3380

金币

9级:准将

Rank: 9Rank: 9Rank: 9

注册时间
2013-9-9
10
发表于 2014-9-11 19:42: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郑州
深受淮河水灾,至今记忆犹深!
不慕,满园芳菲缤纷 不伤,遍地落红归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1438

帖子

3004

金币

8级:上校

Rank: 8Rank: 8

注册时间
2013-9-27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19:56: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商丘

回 依旧 的帖子

依旧:深受淮河水灾,至今记忆犹深! (2014-09-11 19:42) 
水灾在远去,生活在变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6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金币

站长

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

注册时间
2007-5-27
12
发表于 2014-9-11 22:39: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郑州
读刘老师文章,了解家乡苦难史。
上淮滨论坛,了解淮滨大小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