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楼主: 淮河左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词] 和张老师《再吟菊花》

[复制链接]

578

主题

7万

帖子

1260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109
发表于 2016-11-18 11:09: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张健《月下》:
  月球的许多铜锈
  恣意地向我飘落——
  一刹那间,我变成
  头皮屑最多的人
  是月光从树荫间筛下来的独特感觉?还是雾濛濛中抓痒的幻觉?反正聊算是一次地道的审丑:月光——铜锈——头皮屑。古今中外没有人会把月光的纷扬状同头皮屑联系起来,也没有见过诗人是这样戏谑月光的。张健的想象力不会逊于李贺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7

主题

1万

帖子

1942

金币

12级:上将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15-4-28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11:10: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张健的想象力不会逊于李贺吧-----------都是牛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8

主题

7万

帖子

1260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111
发表于 2016-11-18 11:11: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方莘《月升》:
  在奔跑着红发雀斑顽童的屋顶上
  被踢起来的月亮
  是一只刚吃光的凤梨罐头
  锵然作响
  二十多年我读这段诗时,好一阵惊叹:超脱日常的透视,把屋顶与月亮压缩在同一平面,让(幻象中?)顽皮的孩子把审美对象踢将起来,经由通感完成连续性的、可爱的动态串接;不仅仅是个吃光的凤梨罐头,那么富于质感,而且迅速衔接着踢的结果“锵然作响”,一气呵成地勾勒出多面体月亮,与孩童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色彩、动态、音响、质感,四者浑成一体,真是现代诗史上咏月的一绝。张若虚睇视这个古怪的“凤梨罐头”不知作何感想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7

主题

1万

帖子

1942

金币

12级:上将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15-4-28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11:11: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色彩、动态、音响、质感,四者浑成一体-------------正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8

主题

7万

帖子

1260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113
发表于 2016-11-18 11:12: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秦松的《九十六种月亮》一不小心则变成月亮的文化辞典,他用近百个喻体来打比方,令人乍舌:鸦片、酒精、烟灰缸、吸尘器、白瓷痰盂、杏仁豆腐、香草冰淇淋、咽不下的乳酪、塑胶的烙饼、钓饵、窃听器、打瞌睡的老挂表、失落的一只耳环、老花眼镜、唱不完的长恨歌、没有日期的邮戳、透支的账单……月亮成了现代超市琳琅满目的物品和现代经验的仓库。这在古诗里是很难做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7

主题

1万

帖子

1942

金币

12级:上将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15-4-28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11:12: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月亮成了现代超市琳琅满目的物品和现代经验的仓库。这在古诗里是很难做到的。-----------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8

主题

7万

帖子

1260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115
发表于 2016-11-18 11:13: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伤水《相看两不厌》:
  那个纤手剥着蛋壳的人
  轻得像蛋清外那层薄膜
  那个和透明对话的人
  听得见蛋内的孵化声
  那个后仰入元宵月的人
  溅起了满天冰凉的蛋清
  《相看两不厌》同样再次改写了人与月亮的关系。月亮是薄壳的蛋,人看蛋,蛋看人。离奇的是,人竟然剥着月亮的“外衣”,而且还能听得见蛋内的孵化声,最后是溅起满天蛋清,覆盖了人。薄明的感觉,澄凉的诗绪,全息性融化在人和月亮的关系中。而李白与月亮的关系,是“对影成三人”,主客体分得很清。相信李白活到现在,也会向今人的现代思维学习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7

主题

1万

帖子

1942

金币

12级:上将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15-4-28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11:14: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相信李白活到现在,也会向今人的现代思维学习-------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8

主题

7万

帖子

1260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117
发表于 2016-11-18 11:15: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四、古今诗语的主要分野
  以上胪列有关月亮九种写法,在古诗里还真找不到先例,此举并非鼓吹今人如何超越古人,而是想证实古诗与新诗是接近于两种不同制式的写作。如果死抱古今中外“同质性”标准,当然可以非常轻松蔑视新诗种种不是,如果换一个视角,就可以撷取今诗在古人荫影下仍会涌冒出许多新质素,那么结论就完全不一样了。
  必须承认,古诗的千里婵娟,经过多年整容,固然保留天生丽质,但变化缓慢甚至停滞,那是农耕时代超稳定心理结构的产物,于此带来恒常的审美惯性。我们发现,二千年来,多数月亮依然徘徊在极为稳定甚至老化的谱系上,大诗人名诗人也难逃某些类型化模套,月亮的同质性意象周而复始地循环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7

主题

1万

帖子

1942

金币

12级:上将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15-4-28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11:15: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必须承认,古诗的千里婵娟,经过多年整容,固然保留天生丽质,但变化缓慢甚至停滞,那是农耕时代超稳定心理结构的产物,于此带来恒常的审美惯性。我们发现,二千年来,多数月亮依然徘徊在极为稳定甚至老化的谱系上,大诗人名诗人也难逃某些类型化模套,月亮的同质性意象周而复始地循环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7

主题

1万

帖子

1942

金币

12级:上将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15-4-28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11:16: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所言极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8

主题

7万

帖子

1260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120
发表于 2016-11-18 11:17: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银钩:“一曲银钩晓,宝帘挂秋冷。”(王沂孙)
  玉盘:“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
  玉环:“高星粲金粟,落月沉玉环。”(白居易)
  玉轮:“玉轮涵地开,剑匣连星起。”(骆宾王)
  飞镜:“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
  玉弓:“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李贺)
  冰鉴:“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元稹)
  千年月亮意象,几乎集中在“近取臂”的形态:钩——盘——轮——环——弓——玉——璧——镜——鉴——;同样,月之光谱也因因相袭:清光——清辉——澄彩——澄辉——澄清——明晖——朗晖——珠晖——流光——流彩——流影——银华——银花——素练——素寒——凉波—— 凝波,文言诗语落入某种流程和“填充”式陷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