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楼主: 淮河左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词] 祖孙吟

[复制链接]

578

主题

7万

帖子

1260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13
发表于 2016-11-20 13: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序与跋,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如果把其编书成册,那是非常好的散文集。凡初学写作散文者,不妨多看些序跋。写散文多年未提高苦恼者,也可多看些序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8

主题

7万

帖子

1260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14
发表于 2016-11-20 13: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我这里有一篇好散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8

主题

7万

帖子

1260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15
发表于 2016-11-20 14: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我正好有一篇关于细节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8

主题

7万

帖子

1260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16
发表于 2016-11-20 14: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细节的质量是关键,同时其数量又是必要,并且,它首先得建立在发生的基础上?时间,地点,物,人,熟悉或陌生的,先由这些构成必是可感的,至少是能虚构的,也就是尽可能真实的,具体的,可是——如果对象是相当的陌生,那么自然什么也谈不上。

有意思的是,诗歌却是一门“取巧”的技术,一种假设的魔术。相对数量的阅读提供的经验,可以让人去联系另种虚拟的远方与暗处。正如一个人在太原可以记忆贵阳,坐在中国书房中,在设想自已在塞纳河畔或曼哈顿街头时也可能得心应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8

主题

7万

帖子

1260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17
发表于 2016-11-20 14: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不一定。真实指的是逻辑和艺术的真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8

主题

7万

帖子

1260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18
发表于 2016-11-20 14: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只是,当涉及到所谓细节时,似乎又觉正是诗歌本身的这种取巧或模糊,对本身造成了牵制?它变得避实就虚,懒得对层出不穷的现实发言,它已习惯于那老早便已流行的嗯啊式感叹。当然这种情况现在有了变化。而现在,对细节的审视,却又让人有些恍然中的茫然。细节又该是什么?什么方式才是合适的对细节的处理方式;这些,正是我和我们现在及往后所共同面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8

主题

7万

帖子

1260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19
发表于 2016-11-20 14: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想起小时曾做的线穿珠子,一种不算游戏的游戏,它针对包括心理的“年龄”,注重“技术”,需要细心和耐心,挺兴趣挺费劲的将一颗颗中间有孔的小珠穿连到线上,常常一不留神便功败垂成,珠子散落一地。显然,珠子还在,需要的仍是“技术”?而现在,我们面临的却是,有了一定技术之后,对于真实、具体反而感到了未知与距离,某种令人无法把握的,避不开,理还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8

主题

7万

帖子

1260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20
发表于 2016-11-20 14: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更多的人在后来,肯定是在后来都知道了:一首没有细节的诗显然是没味的,一首没有好细节的诗,显然是味儿一般的。一个还未注重细节的写作者,也许迟早会醒转过来;一个从未注重细节的写作者——这话简直就不可能,不信你可以去看看那些著名的中外诗人。除非你只要求饱腹而不要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8

主题

7万

帖子

1260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21
发表于 2016-11-20 14: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即使我们都明白经验对于写作和写作者的重要,但在实际运作中又常常事倍功半。个体经验很大程度上实际上仍然是“公共”的,或者至少作为相对的个体也是暂时的。细节对于写作和写作者却不是这样,它更个体,像记忆的指纹,是真正的独有。问题在于,我们时常不知什么是独有,问题还在于,我们时常在自以为是的诱惑下,买椟还珠,留下了芝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8

主题

7万

帖子

1260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22
发表于 2016-11-20 14: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当说到经验时,其实也等于是在说细节。当你说“一棵树”,它提供给受者的仍然是包括干、枝、叶的整体形象,这个整体记忆当然暗含不言自明的细节在内,你说我听,我们必须尽可能处在同一层面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8

主题

7万

帖子

1260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23
发表于 2016-11-20 14: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一切、一切的一切,都由时间组成,对于我们,细节是真正使记忆有效的催化剂,忽视细节的写作者,可能有一颗诗心(理性的),但不一定胸蓄诗意(感性的),后者可能更实在和真善些。

干脆说,细节至少提供两种东西:真实与否?和善良与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8

主题

7万

帖子

1260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24
发表于 2016-11-20 14: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为什么以前的诗人不太注重细节呢?如果这种询问成立,其实也怪不上谁。换个角度看,也可说曾经的细节如今已算不得细节?别人提供的细节对你无效或已知?或者,以前竟然就忘记了细节?再或者,以前的诗歌,或诗歌传统注重的不是细节?

也许是因为我们免不了的遗传的主观病,以人为本,同时,也以笼统的模糊的概括的各出结论的“人形”无意中埋没了其他?想想,我们这个诗歌国度难道不是历来就爱围着“典型”的人儿转?自己常常就是最大的主人翁?爱情诗歌更是,一首爱情就是“二人转”,不,其实就是作者自己在那里自个儿围绕自己的笔转圈,万转不离自己,而山不转水转呵。过多的感情用诗与嗟吁使细节连同其神奇悄然窒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