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标题: 祖孙吟 [打印本页]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7 11:12
标题: 祖孙吟
半池荷叶迎逆风,
一树寒鸦相对鸣,
徒步老翁归来晚,
前头黃犬后头孙。

作者: yishi尘缘    时间: 2016-11-17 11:17
好一幅晚归图!
作者: 田园农    时间: 2016-11-17 11:25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7 11:26
中华布衣 发表于 2016-11-17 11:25

谢了

作者: 张三石    时间: 2016-11-17 11:30
欣赏、学习,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7 11:30
yishi尘缘 发表于 2016-11-17 11:17
好一幅晚归图!

比较常见俺乡村里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7 11:32
张三石 发表于 2016-11-17 11:30
欣赏、学习,

相互学习

作者: 跳出井口看看    时间: 2016-11-17 11:45
活了!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7 11:46
跳出井口看看 发表于 2016-11-17 11:45
活了!

彼此彼此

作者: 跳出井口看看    时间: 2016-11-17 11:47
淮河左岸 发表于 2016-11-17 11:46
彼此彼此

好吧!

作者: 九霄天籁    时间: 2016-11-17 12:40
跳出井口看看 发表于 2016-11-17 11:47
好吧!

跟你一样乐趣无穷

作者: 古来圣贤皆寂寞    时间: 2016-11-17 13:15
淮河左岸 发表于 2016-11-17 11:30
比较常见俺乡村里

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乡村情景诗,俺一看到就浮想联翩。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7 13:16
古来圣贤皆寂寞 发表于 2016-11-17 13:15
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乡村情景诗,俺一看到就浮想联翩。

谢谢!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7 13:19
就是不错,生活气息浓郁。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7 13:19
加精了

作者: 张三石    时间: 2016-11-17 13:21
淮河左岸 发表于 2016-11-17 11:32
相互学习

你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7 13:32
张三石 发表于 2016-11-17 13:21
你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年轻人谦虚的品质也值得俺学习

作者: 跳出井口看看    时间: 2016-11-17 13:52
九霄天籁 发表于 2016-11-17 12:40
跟你一样乐趣无穷

这就对了!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3:33
看到最后一句,就想起毕飞宇的《哺乳期的女人》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3:37
寻找姚黄 发表于 2016-11-20 13:33
看到最后一句,就想起毕飞宇的《哺乳期的女人》

有好的散文理论吗?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3:37
有一篇红孩儿写的文章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3:38
红孩儿是谁?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3:38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作家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3:39
厉害!长文一  段一段发,短文一次发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3:40
没精力看长文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3:40
文学的文体有多种,独爱散文。散文可以渲情绪,可以讲故事,可以写见闻,可以写的如小溪叮咚作响,可以写的如祥云飘动、桃花灿烂。就是说,散文是自由的,自由的仿佛随便的说话。问题是,你要说什么话,你要讲什么故事,你的故事是否吸引人。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3:41
对。怎么写是关键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3:41
你要说什么话,你要讲什么故事,你的故事是否吸引人---很赞同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3:43
别以为散文是你家邻居那个普通的女孩,是你眼里常见的一朵花,一棵树。散文是写实的。但实的不是把你所见到的知道的都写在纸上。散文需要打扮,打扮需要取舍。写文章就是要不断的取舍。不知道取舍,你的散文肯定没有节制。没有节制,就会成老太太的裹脚布。我不赞成散文写得过长,三五千字已经不短,一两千字最好。从文言文到白话文,语言改革了,但问题也不少。以前,字字珠玑,如香油般节省,现在像喝白开水,想怎么喝就怎么喝。尤其是写文化散文的文抄公,在这方面没干好事。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3:45
散文需要打扮,打扮需要取舍。写文章就是要不断的取舍。不知道取舍,你的散文肯定没有节制。没有节制,就会成老太太的裹脚布。我不赞成散文写得过长,三五千字已经不短,一两千字最好。从文言文到白话文,语言改革了,但问题也不少。以前,字字珠玑,如香油般节省,现在像喝白开水,想怎么喝就怎么喝。尤其是写文化散文的文抄公,在这方面没干好事。
这话实在。写文化散文是指余秋雨那一派?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3:46
是说固定模式的文化散文,余秋雨的散文没那种现象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3:47
他是提倡写短文的。有的刊物非要6000字以上的散文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3:48
那就是所谓的大散文,大散文也就是长散文。是贾平凹等人提出来的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3:50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一定非得写长的吧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3:50
信阳的报晓就要长散文。6000字以上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3:51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3:51
散文的功能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3:52
散文的功能不是再现事物的原委,而是如何表现事物的本质。你知道的如果别人也知道,你发现的别人也发现,你的招数别人也使用,这样的散文写得就会很乏味。我把散文看作是自己的情人,她永远是我眼里的这一个,而不是这一群。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3:53
散文的功能不是再现事物的原委,而是如何表现事物的本质-----------本质很深奥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3:54
从事写作,要学会向其他行当学习、借鉴。我以为,中医和西医比较适合形容创作的方法。西医讲究局部的处理,开刀、消炎、包扎;而中医则讲究平衡,从总体去调理。散文的韵,就是中医的气。气韵如何,不在长短,《赤壁赋》、《出师表》不可谓气韵不宏大。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3:55
说得对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3:56
序与跋,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如果把其编书成册,那是非常好的散文集。凡初学写作散文者,不妨多看些序跋。写散文多年未提高苦恼者,也可多看些序跋。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3:56
奥。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3:57
我这里有一篇好散文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3:57
发来看看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3:59
老师常说的细节,我对这个不太明白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00
我正好有一篇关于细节的文章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00
别发多了,边看边理解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02
细节的质量是关键,同时其数量又是必要,并且,它首先得建立在发生的基础上?时间,地点,物,人,熟悉或陌生的,先由这些构成必是可感的,至少是能虚构的,也就是尽可能真实的,具体的,可是——如果对象是相当的陌生,那么自然什么也谈不上。

有意思的是,诗歌却是一门“取巧”的技术,一种假设的魔术。相对数量的阅读提供的经验,可以让人去联系另种虚拟的远方与暗处。正如一个人在太原可以记忆贵阳,坐在中国书房中,在设想自已在塞纳河畔或曼哈顿街头时也可能得心应手。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03
就是尽可能真实的,具体的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04
细节是真实的,具体的,那就是非得亲身经历吗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04
不一定。真实指的是逻辑和艺术的真实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04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05
只是,当涉及到所谓细节时,似乎又觉正是诗歌本身的这种取巧或模糊,对本身造成了牵制?它变得避实就虚,懒得对层出不穷的现实发言,它已习惯于那老早便已流行的嗯啊式感叹。当然这种情况现在有了变化。而现在,对细节的审视,却又让人有些恍然中的茫然。细节又该是什么?什么方式才是合适的对细节的处理方式;这些,正是我和我们现在及往后所共同面临的。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06
。细节又该是什么?什么方式才是合适的对细节的处理方式;这些,正是我和我们现在及往后所共同面临的。
------------正想看看这个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07
想起小时曾做的线穿珠子,一种不算游戏的游戏,它针对包括心理的“年龄”,注重“技术”,需要细心和耐心,挺兴趣挺费劲的将一颗颗中间有孔的小珠穿连到线上,常常一不留神便功败垂成,珠子散落一地。显然,珠子还在,需要的仍是“技术”?而现在,我们面临的却是,有了一定技术之后,对于真实、具体反而感到了未知与距离,某种令人无法把握的,避不开,理还乱。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08
我们面临的却是,有了一定技术之后,对于真实、具体反而感到了未知与距离------对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08
更多的人在后来,肯定是在后来都知道了:一首没有细节的诗显然是没味的,一首没有好细节的诗,显然是味儿一般的。一个还未注重细节的写作者,也许迟早会醒转过来;一个从未注重细节的写作者——这话简直就不可能,不信你可以去看看那些著名的中外诗人。除非你只要求饱腹而不要味道。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09
一个从未注重细节的写作者——这话简直就不可能------对。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10
即使我们都明白经验对于写作和写作者的重要,但在实际运作中又常常事倍功半。个体经验很大程度上实际上仍然是“公共”的,或者至少作为相对的个体也是暂时的。细节对于写作和写作者却不是这样,它更个体,像记忆的指纹,是真正的独有。问题在于,我们时常不知什么是独有,问题还在于,我们时常在自以为是的诱惑下,买椟还珠,留下了芝麻。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10
明白了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11
当说到经验时,其实也等于是在说细节。当你说“一棵树”,它提供给受者的仍然是包括干、枝、叶的整体形象,这个整体记忆当然暗含不言自明的细节在内,你说我听,我们必须尽可能处在同一层面上。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11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12
一切、一切的一切,都由时间组成,对于我们,细节是真正使记忆有效的催化剂,忽视细节的写作者,可能有一颗诗心(理性的),但不一定胸蓄诗意(感性的),后者可能更实在和真善些。

干脆说,细节至少提供两种东西:真实与否?和善良与否?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12
,细节至少提供两种东西:真实与否?和善良与否?------真的吗?新鲜!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13
为什么以前的诗人不太注重细节呢?如果这种询问成立,其实也怪不上谁。换个角度看,也可说曾经的细节如今已算不得细节?别人提供的细节对你无效或已知?或者,以前竟然就忘记了细节?再或者,以前的诗歌,或诗歌传统注重的不是细节?

也许是因为我们免不了的遗传的主观病,以人为本,同时,也以笼统的模糊的概括的各出结论的“人形”无意中埋没了其他?想想,我们这个诗歌国度难道不是历来就爱围着“典型”的人儿转?自己常常就是最大的主人翁?爱情诗歌更是,一首爱情就是“二人转”,不,其实就是作者自己在那里自个儿围绕自己的笔转圈,万转不离自己,而山不转水转呵。过多的感情用诗与嗟吁使细节连同其神奇悄然窒息。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14
细节很重要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15
话说回来,这是不是说如今的诗歌已不再像从前的诗歌?从诗到词,形式上的拓展,也是为了给细节的入驻和伸展开辟出空间?也许是吧,从猿到人,都站起来了,语言自然也从无序的“呐喊”进步到条理的状态了。而从词到曲,以及现在的歌,因为旋律与节奏的缘故,细节又反而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16
又不重要了。这好像也说明“细节”,只适合居住在应该的时间和地方?

摇滚和流行歌词是很会以小见大以细节说事的,回想以前对它们的批评,也是件有意思的事。不是批判者和批判错了,而是前提可能有了误会,它同时也是以往的对诗歌的误解:如果批判者坚持或强调“言志”、“载道”等未经改良的老武器,就谈不上与时俱进了。而如果将之视为“文化娱乐”,是不是问题便化小化了?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16
知道了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17
历来的诗歌评判兴趣和重心通常不在细节。当批评涉及到“细节”时,往往又像是一种实在无话可说时的附带的情境玩味。其实说以往的写作不注重细节,这话也不完全对,我们甚至又可以随口举出“李杜白”以及更多,只是“李杜白”别无分店。只是细节这种东西恰好就像爱情那种东西是没有具体模式的,它的每一次,都必须是新鲜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17
知道了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18
“李杜白”?这是谁?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20
李白杜甫白居易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20
奥,这简化的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20
重视与怎么运用却又是两回事。随着叙事手段的兴盛,对口语的争论一直未间断,这体现出写作者的思考与责任,同时争论也是多此一举的。比如现在,你能用什么标准,从一首诗中分辨、挑选出所谓的口语与非口语来?因而严格说没有口语这种东西了,当它恰如其分地置身诗中时。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22
口语诗也很多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23
诗歌面前,语言也是一律平等的。诗歌中的书面语与日常用语,只要和谐相安无事,只要能产生反应即可。而写作者的一个任务则是对语言就像化学家对物质那样不停地做着选择搭配取舍的试验。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23
语言也是一律平等的。------对对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24
只要是能成为诗能为诗所用就是可以的。同样的,细节可由方言、口语及日常习惯用语来领衔,也可由它们之外的语词来体现。亚里士多德说过“口语是内心经验的符号,文字是口语的符号”,文字当然不只是口语,内心经验的更好表达传送也不只是口语,就是说,道路不只是一条。

但细节却是必须的。细节决定成败。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25
细节决定成败。----记住这几个字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25
谁不知道细节决定一首诗的成败呢!?细小也是巨大,也是永恒,诸如此类。可是,决定成败细节究竟是什么呢?即便没有准确答案,我也知道时常这么自问不算是多余。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26
决定成败细节究竟是什么呢?----我也想知道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27
神性写作有时会给人们一种貌似高深的误会,它在实践中也总有些自以为是,围绕着时间变化的玄思、民族民间记忆、地域内质为基础的虚构与遐想的这类写作,由于抒情因素的过重,叙事特征有时因此不明;或因摆故事讲道理过多,叙事过于平实简单,那种程式或概念化的气息有时过重。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28
神性写作有时会给人们一种貌似高深的误会-----这话是什么意思?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28
部份的乡土主题写作、政治抒情诗与神性诗歌有很大的一致,一叙事一落实到细节就更空泛乏味,原因是:1、先在主题的大而空。文以载道。总欲将书本上的现成的东西强加于人。2、语文的抽象化;脱离语言,重在书本知识的咀嚼及难免的炫耀。欲以理服人。3、形式的模式化。缺少必须的细节,模式使它所触及的细节其实不是细节,不是真实的细节。细节在很勉强很牵强地为既定目标服务,成为平常的众所周知的枯燥的调味儿的老咸菜。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29
1、先在主题的大而空。文以载道。总欲将书本上的现成的东西强加于人。2、语文的抽象化;脱离语言,重在书本知识的咀嚼及难免的炫耀。欲以理服人。3、形式的模式化。缺少必须的细节,模式使它所触及的细节其实不是细节,不是真实的细节。细节在很勉强很牵强地为既定目标服务,成为平常的众所周知的枯燥的调味儿的老咸菜。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29
记下来了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30
不关注与无法关注是两个层次。并不是关注并自以为留住了细节,也就完成了任务。当下较流行的日常性诗歌,似乎表明已经出现了一支庞大的崇尚细节的队伍,其实说它是平民写作,还不如说平视及内视更好些。日常性写作使表面看来我们当下的诗歌似乎已不缺少细节化表达,叙事手段的兴盛,推动了一个个诗歌细节的“诞生”,就像一株株苗木在昔日的空地迎风而起,可是,越来越多的旁观者先后也看到了,这些作为细节的苗木并不都是有价值的,芜杂琐碎的疯长转眼便驱走了由此带来的短暂的宽慰与期待。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30
有点高深了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32
这里想起一个陈词:碎片。破碎的零碎的片断。已经有太多的写作者着迷于这种片断写作并以此为乐,也许,这也像一种线穿珠子的过程?游戏。技术有了,穿起来了,拿在手中在风中绕呵绕,可是,你花了多少时间才达到现在呵,同时别人也正在绕呵,在网络上、在公开的和民办刊物中,比比皆是呵——不要用“自得其乐”为托辞,即使你像穿珠子式的写作是种享受——但享受只是阶段性的,是过程,是过渡。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33
有点明白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33
所以,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我们又怎能避开,从以前的不知和不重视细节到现在的细节遍野滋长,它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审美疲劳和信息压抑,更是诗歌形式与诗意的焕散无力。看看那些穿着诗歌外衣的不知是“散文”还是“小说”片断或是“散文诗”的文字们,它们正给我们抛出各种各样大量的细节——大同小异的细节,以及细节之后相似的嗯呐式感慨,啊,这倒也是,技术的刨子斧子在反复的动作中凭空滋生多少碎屑薄絮呵。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34
看看那些穿着诗歌外衣的不知是“散文”还是“小说”片断或是“散文诗”的文字们,它们正给我们抛出各种各样大量的细节——大同小异的细节------怎么理解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35
这是说,有的诗歌写的像散文或者散文诗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35
这应该是批评吧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35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36
细节,细小的情节与环节,随时随地随人,可见可知可取,当它们未用于诗中之时,都可先视为无价值的,无效的,是垃圾,有俄国诗人似说过诗歌就是垃圾?“巧合”的是,本雅明从波德莱尔那儿也得出诗人是“拾垃圾者”!回到我们身边,城与镇,昨天与今天,拾垃圾者从未失踪过,当然,这里我的意思是,“拾”之后,该是什么?显然的是,更多的写作者正是倒在了寻拾回收后的处理环节上——功败垂成,结果徒劳,珠子们又散落回原地。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0 14:37
细节,细小的情节与环节,随时随地随人,可见可知可取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0 14:38
很显然,细节本身将放弃那些足不出户和终生书里来去的人。细节只会爱上合适的“收藏者”和“游手好闲者”!这两个词好像同时也说明了另一个浅浅的小寓言:必须曾经,必须出现,必须发生,还必须……如果潘多拉带着盒子悄然离开,那潘多拉什么也不是。

所以,所有的细节又都是有效的!所有的关于细节的写作实践都是必须的。当我们发现日常性诗歌里的细节有问题之时,它们就成为了相反的参照物。人比人气死人,诗比诗帮助人。阅读也是这样,先要找诗而不是找诗人,只要从所有的堆积的细节中找拾自己所需。这是扬弃吗?或者,就当是抛弃的过程。




欢迎光临 淮滨论坛 (http://www.huaibin88.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