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标题: 白吃二斤馍,一命见阎王 [打印本页]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06:52
标题: 白吃二斤馍,一命见阎王
本帖最后由 淮河左岸 于 2016-11-16 07:18 编辑

看了亮剑先生的《尹大萝卜》,想起我们邓湾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
解放前,有一个杂剧团来本地演出,剧团的顶梁柱为了吸引人的眼球,在街上炫耀技艺,那人在一家包子铺称了二斤包子,吃完了就走,店主急忙拉住他要钱,那人说,我不曾吃你的包子,店主说,你吃了二斤包子,店里的伙计都看着呢,怎么能耍赖?那人说,你可以把我称一称,看有没有二斤重。店家急忙找人拿来一杆大秤,让那人坐箩筐里,店主提溜着前面的秤毫系,结果秤老是掉秤砣,店主改用后面的提绳,才勉强称了斤两,店主一看,才一斤九两。店主不相信,叫几个伙计重新称,还是一斤九两,店主只好自认倒霉,那人还哈哈哈笑了三声,方才出门走了。
到了开演的时候,果然观众很多。那人最后上场,在高处表演,只见他人倒立,两条腿挽住绳子,蝎子倒上墙,呼呼地上了高高的架子。他表演了绝活,肚皮顶在一根柱子上,四肢撒开,像陀螺一样旋转,还故意把帽子转下来,吓得观众惊呼一片。几分钟之后,只见一叶飘落似的,从上而下,人们以为他把衣服弄下来了,又是一片惊呼。结果只听“彭”的一声,那人摔将下来,七窍出血,身体抖动几下,死了。
事后,观众纷纷议论,说他吃人家的包子不给钱,这是报应。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07:24
报应不爽,不可不信

作者: 007很坏    时间: 2016-11-16 07:40


作者: 绵羊与猪_    时间: 2016-11-16 08:17
贪小便宜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08:36
听说过这传说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08:37
二斤包子值什么?虽然不一定是报应,但肯定他本人心理有阴影,影响到发挥不正常。

作者: 幸福美满    时间: 2016-11-16 09:43
这是真的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4:18
幸福美满 发表于 2016-11-16 09:43
这是真的

老年人说是真的
作者: 幸福美满    时间: 2016-11-16 14:19
淮河左岸 发表于 2016-11-16 14:18
老年人说是真的

好吧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4:26
寻找姚黄 发表于 2016-11-16 08:37
二斤包子值什么?虽然不一定是报应,但肯定他本人心理有阴影,影响到发挥不正常。

看着你们写的觉得好写,一到自己写,总是不如意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4:26
知道不如意就好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4:34
老哥发的那些理论也看了,就是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4:35
我收藏了不少散文理论,你有邮箱没?我发给你好吧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4:36
一发来我就是懒得看长文章,还是一条一条地发,我看完了再发,逼着自己看。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4:36
好吧。我找找看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4:37
用聊天的形式发来,我还能看看。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4:38
你这篇文章就是立意的问题,立意不太好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4:38
那怎么写比较好呢?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4:40
就是写的不深?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4:41
是啊。比如我写的公牛的事儿,就没有说牛也是命,人也是命,让读者去思考,这叫留白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4:42
但我好像不说,怕人家领会不了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4:43
这就是写的満 了,没有余地了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4:44
我觉得就是报应,不说不痛快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4:45
嗯。写多了就明白了。王新华先生对此有体会,他很会留白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4:46
其实我也能看出来,就是写的时候,光想说出来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4:46
我找一篇你看看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4:46
好的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4:49
就散文领域而言,所潜藏的民间写作者可谓汹涌。与诗歌、小说、戏剧这些文体相比,散文话语对于语言的突出不设置过高的门槛,家常话就足以营造有温度的、湿润的话语现场。另一方面,新世纪以来的媒介之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文学生态。自媒体载体的多元与方便为民间写作提供了难以想象的自由空间,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载体推波助澜,诸多无心之作乍暖还寒间进入文学书写的阵营。边缘——中心,底层——体制,类似这样的传统式写作秩序正大规模地解体,“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松散性文学江湖正规模化生成。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4:51
“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松散性文学江湖正规模化生成。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4:57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散文创作继“五四”运动之后的二十年、建国后的十七年之后,呈现出第三次繁荣时期,其主要特征是写作的人群多,发表、出版的阵地多,各种评奖、笔会多,形成风格、影响的流派多。对于这种态势,我在十年前曾以《散文进入商业化写作时代》进行过详细阐述。然而,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许多盲目与乱象。有道是存在就是合理的,话是这么说,我却不这么看。我以为,这些问题说白了还是个哲学关系问题。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4:58
哲学关系问题。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4:59
一 大与小的问题。自九十年代贾平凹先生提出大散文观以来,确实在散文界引起很大震动。有相当多的散文作者很自觉的在散文题材、写作技巧上做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应该说,这种探索对散文今日的繁荣与发展是有重要贡献的。但是,我们从大量的散文阅读中,也不难发现,有相当一批的作者他们对大散文的理解是机械的歪曲的,他们所认为的大散文就是宏大叙事,就是动辄洋洋万言。其实,小散文也不是因为文字的短小,题材的简单,就不足以张显文学的大。历史已经证明,我们有相当多的千字文,因其思想的深刻,叙事的精巧,至今依然为读者青睐。反之,我们多年来看到的大散文,有几篇能留给读者铭记呢?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5:00
小散文也不是因为文字的短小,题材的简单,就不足以张显文学的大。历史已经证明,我们有相当多的千字文,因其思想的深刻,叙事的精巧,至今依然为读者青睐。反之,我们多年来看到的大散文,有几篇能留给读者铭记呢?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5:00
这段话说得对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5:01
二 多与少的问题。我们说一种事物发展繁荣,首先突出一个多字。散文也是如此。二十余年来,散文的多主要体现在作者多,读者多,但这是不是意味着人多作品的质量就高呢?这就要具体分析了。就散文创作的总体而言,较之二三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应该说提高了很多。尽管如此,我们应该看到,今天的读者的欣赏水平也在大大的提高。因此,当今的散文作家,不管你写了多少篇,出过几本书,获过多少奖,你在圈子里名气多有大,你要能在读者心中留下名篇的记忆恐怕还真很难。因此,我提倡散文评奖评单篇。我也提倡散文写精短篇。(有位西安的中学语文老师曾对我呼吁:请让作家们为孩子写千字文。)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5:01
请让作家们为孩子写千字文————散文不一定写给孩子看吧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5:02
小孩没几个看散文的,课本都看不完了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5:03
  三 虚与实的问题。散文能否虚构,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散文写作者、研究者无法回避的问题。多少年来,散文一直以叙事、抒情为主。在上学时,老师总强调学生写真人真事,似乎不写真人真事,就不会有真情实感。包括教育学生要讲实话,讲真话。于是乎,多少年来我们的散文教育也一直提倡真实。其实,文学的真实跟生活的真实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既然文学属于艺术,就不能把生活 的真实原封不动的放在作品里。我赞成影视编剧们关于历史题材创作的准则: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即大致情节要有,细节可以充分艺术把握。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5:03
,老师总强调学生写真人真事,似乎不写真人真事,就不会有真情实感。包括教育学生要讲实话,讲真话。于是乎,多少年来我们的散文教育也一直提倡真实。其实,文学的真实跟生活的真实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既然文学属于艺术,就不能把生活 的真实原封不动的放在作品里。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5:04
我又糊涂了,到底写真实的,还是写虚的?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6:04
四 变与不变的问题。前几年,有一批年轻的作家发出了散文要革命(或称新散文)的呼声,为此还开过几次会议。等过了几年,人们发现,散文并没有被革了命,倒是提出革命的人内部发生了革命。譬如有人明确提出,他(她)写的不是新散文。这就涉及到散文变与不变的问题。我以为,变是正常的,不变是不正常的。变不等于不尊重艺术的基本规律。任何人都在寻求变化,风格很难形成,形成了就很难改变。杨朔散文是一种风格一种模式,你可以不学,但不可以否定它的存在。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05
变是正常的,不变是不正常的。变不等于不尊重艺术的基本规律。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6:07
五 深与浅的问题。近些年,抒情散文已经很少看到,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的破坏,人际关系的淡漠,市场经济的残酷,使作者很难产生对生活的激情。人们似乎更愿意看文史类的杂文与随笔,认为这些作品更厚重。至于叙事,人们对生活中的家长里短,亲情怀旧,乡俗风物,已然审美疲劳。于是,有相等多的作家,像考古队员那样走入历史,寻找答案。我的理解是不管哪一类的散文,首先要考虑艺术性,离开了艺术性,再厚重的东西也值得怀疑。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11
首先要考虑艺术性,离开了艺术性,再厚重的东西也值得怀疑。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11
明白了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6:21
这篇很有力道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21
对,俺也觉得好。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6:25
我这里有作协副主席何建明的一篇文章谈散文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25
发来看看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6:26
一次发,部分发?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26
发重点,长文章不想看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6:27
何建明:
  在中国的常用文体中,散文可以说是一种最与情和景关联的文体,或者说散文就是以情和景作为骨干支撑出的一种独特文体,它以其优美的文字、凝练的语言、灵动而多变的表达形式著称,通过一景一事、一物一念、一思一得,阐述或简约或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从而让读者随作者的感情与思想走向一种意境、一种情怀、一种高度,一种也许连作者也没有全部弄清的诗地。这或许就是散文的独特魅力和文体优势。它可以放之不收,也可收而不终,顺情感和思想的骏马奔跑,逆汹涌翻卷的江流而上,时而惊涛骇浪,时而潺潺涓流,让有情人落泪,让失足者起岸,这就是散文为什么千古不朽、新颖常出的缘故。讲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散文的参与和支撑,期待专家们将自己的创作经验奉献给“讲中国故事”的时代旋律之中——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28
何建明有名吗?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6:28
没名,能当副主席吗?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28
是写散文的?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6:29
主攻报告文学,出过几本书,大部分都被央视拍成电视片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30
乖乖,正厉害!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30
乖乖,正厉害!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6:31
贺捷生:讲好中国故事的三个问题
  怎么讲好中国故事?这里面包含了三个问题。一个是我们现在为什么要提出来讲好中国故事。是不是我们过去没有讲好?或者来说,我们讲的不够?现在到了一个重新反思和整顿的阶段,就像列宁说的,我们是退一步,也就是为了进两步。所以我们的文学,我们的作家也要回到出发点上,想想在讲故事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调整。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31
贺捷生什么人?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6:33
贺捷生,贺龙之女,湖南省桑植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部部长,军旅作家。她先后调入军事科学院、总政治部、武警部队等单位从事研究和宣传工作,发表了多篇回忆贺龙元帅的文章。80年代,她在从事军史研究的同时,又开始文学创作。1984年在《昆仑》、《人民文学》分别发表了《共青畅想曲》、《击毙二王的报告》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33
奥,元帅子女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6:34
第二个,就是怎么讲好中国故事。在这句话里面,中国是关键词,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想到的,就是民族的、历史的,当然更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发生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首先应该是正能量的,而不应该是负能量的。这里面有个根本问题,就是我们的国家现在在艰难前进,我们作家起码不应该是鼓倒掌,帮倒忙。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34
当然更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发生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首先应该是正能量的,而不应该是负能量的

元帅女儿就得写正能量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35
当然更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发生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首先应该是正能量的,而不应该是负能量的

元帅女儿就得写正能量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6:35
 第三个,怎么用中国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讲中国故事的方式,是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是我们自家的宝贝,我们应该面向我们自己的历史、自己的优秀文化,而且要找到更多讲故事的方法、手法和形式,说到底就是要建立文化自信的问题。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35
找到更多讲故事的方法、手法和形式,说到底就是要建立文化自信的问题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36
文化自信是树立写作信心?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6:37
有点差不多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37
就是说还有不同之处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6:38
周  明:散文体裁如何讲述中国故事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一论述,立即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认识到,总书记关于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论述,蕴含着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对于我们进一步把握对外宣传的方向目标、重要任务和基本遵循,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最宏大、最精彩的故事。当前,13亿多中国人在中国梦感召下,正在以自己辛勤的劳动追求和实现梦想。中国人怎么想、怎么做,中国向何处发展、未来前景怎么样,都体现在中国人民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故事之中。讲好中国故事,要按照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深化中国梦的对外宣传,全面准确生动地讲好中国梦。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38
周明?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6:40
周明,陕西周至县人。50年代中期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即进入中国作家协会工作。曾任《人民文学》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常务副主任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40
也是牛人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6:41
王宗仁:每个故事里都潜伏着作家的人格
  作家要创作出美丽的中国故事,让你的故事立起来,既有温暖的人情又有饱满的力量,首先要使自己成为大众生活中真实的人,可以依赖的人。别人愿意给你讲真话,你也善于听真话。你创作的故事面对的是人,是人的心性和灵魂。这就要求这个故事不但应该是正确的,而且是纯美和精粹的。做人是做作家的前提。毫无疑问,每篇(部)作品都休眠着作家的一个人格。这就要求作家要负责任,而不是敷衍了事,解决自己与要反映的这个故事的距离问题。别无选择,只能是“零距离”。深入生活不是“客居”。现状却是,做“客”的太多,当“主人”的稀少。当主人不是要你转换角色,而是说脱下作家的外衣,变成生活中的普通人。有时候你只有不顾自己的形象,才能把你要写的人的形象写得像个真样子。要了解掏粪工人的生活,你当然没有必要非得操起粪勺,但是你必须不怕脏;你要写解放军战士在地震灾区万死不辞地抢救灾民,没人要求你一定要挤进塌陷的楼群,但是你如果连现场都不去看看,是很难写好抗震故事的。必须要说的是,作家要写掏粪工人和抗震战士,更多的不是写现场,而是写背后的故事。这就要求我们下力气体验更深层的生活。作家总是要清醒地明白,你创作的每一个故事的主人身上都有你没有的东西。也许他们看起来有些笨拙,不善言辞,但是他们拥有的正是你作文为人的宝贵财富。当你真正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谁比你重要。肯定地说,不少前辈作家做得比我们好得多,柳青、周立波、魏巍,还有路遥,他们用不朽的作品回报了生活,人民记住了他们。他们的存在和他们的作品,对社会思潮、价值取向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历史的,为什么就不能影响和引导今天的作家呢?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42
王宗仁?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6:42
王宗仁,是陕西扶风人,笔名柳山。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一级作家。人物简介王宗仁是当代散文家,当代作家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42
也厉害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6:49
我常想,文章写成什么样才能让人耐读?要有一种陌生感,瞅了题目或读了一页半页眼球就被所写的题材粘住了。何为陌生感?杜绝人云亦云的套话,减少司空见惯的情节。植根于大地的写作,素材是原始的,越生越好。生生不息嘛。当然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但是不能因为高,我们就放弃。不放弃的惟一办法,就是投身到生活最深处最火热之中去。自己去发现,去寻找,拨开乌云见太阳。每一个作家都用自己的笔去营造不同于别人的另一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多义的,丰富多彩的。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50
文章写成什么样才能让人耐读?要有一种陌生感,瞅了题目或读了一页半页眼球就被所写的题材粘住了

太实在了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51
何为陌生感?杜绝人云亦云的套话,减少司空见惯的情节。植根于大地的写作,素材是原始的,越生越好。生生不息嘛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51
杜绝人云亦云的套话,减少司空见惯的情节

这就是老师说的不用俗套的东西吗?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6:52
对呀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6:52
 赵  玫:散文让尘世充满温暖
  散文是一种切近感情、贴近社会的文体。它需要一种“真诚”的面对。看似“短平快”的方式却能及时地描摹出人心的五味杂陈及社会的五彩斑斓。
  散文可以遥想久远,又可直面现实;可以慷慨高歌,亦可浅吟低唱。但凡其中优秀之作,都共同拥有着一份对尘世的温暖触摸。或者就因了这份平凡而真实的给予,得以让散文以其妖娆恣肆的姿态独步文坛。
  在我的心目中,散文始终是一种美丽的文体,尤其在语言的锤炼中有着独特的追求。古往今来,散文始终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名篇,无一不情真意切,见仁见智,纵横捭阖,从容不迫,成为真切表达人类生存状况的一种载体。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53
散文可以遥想久远,又可直面现实;可以慷慨高歌,亦可浅吟低唱。但凡其中优秀之作,都共同拥有着一份对尘世的温暖触摸。或者就因了这份平凡而真实的给予,得以让散文以其妖娆恣肆的姿态独步文坛。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54
都共同拥有着一份对尘世的温暖触摸

老哥的很多散文就是对尘世温暖的触摸吧?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6:54
也是,也是正能量的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55
女司机,红五星都是对温暖的触摸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6:55
当然算了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56
知道了,这说的不玄乎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56
有说对生命的体验,就不太明白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6 16:57
不懂就看具体作品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16:57

作者: 幸福美满    时间: 2016-11-16 21:09
淮河左岸 发表于 2016-11-16 14:18
老年人说是真的

好吧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7 08:53
昨天的散文讲座受益匪浅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7 08:54
寻找姚黄 发表于 2016-11-16 16:57
不懂就看具体作品

昨天的散文讲座受益匪浅,还有直接讲散文的吗?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7 08:54
有一篇是迟子建写的,很不错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7 08:54
迟子建何许人?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7 08:55
作家,《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矛盾文学奖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7 08:56
俺这左岸想听听右岸




欢迎光临 淮滨论坛 (http://www.huaibin88.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