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标题: 秦始皇与濮公山 [打印本页]

作者: 淮上苔    时间: 2015-4-21 19:51
标题: 秦始皇与濮公山
秦始皇与濮公山
----“东南第一峰”濮公山的传说
地处河南省息县城南4公里处的淮河南岸的濮公山,是横亘中华大地绵延千里的大别山的余脉。因淮水从这里缓缓流淌,山映千里长淮,浮光耀金,得名“浮光山”。传说汉朝时,有一位名叫濮濮的道士隐居此山,采药炼丹,悬壶济世,医德高尚,为万民所敬仰。濮濮道士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遂将此山改名为濮公山。黄河以南800里黄淮平原没有一山,皆为一马平川。只有此山拔地而起,直刺南天,犹如南天一柱,青山倒映,景色蔚为壮观,历史上有“濮山拱翠”一说。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更称此山为“东南第一峰”。但在民间传说中,“不动山” 、“古董山”的名字却比濮公山的名字要响亮的多,原因就在于民间一直流传着秦始皇赶山填海的故事。
相传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想着继续开疆拓土,让自己的子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有一天,他到外面巡视,看着眼前大面积的江河湖海,突然灵机一动:如果将大山赶到江河湖海里去,陆地面积不就大大增加了吗?于是,他召来文武百官前来商讨对策。但是,把大山搬到江河湖海里去谈何容易,大家都没有什么好办法。秦始皇只好作罢,只是心里一直念念不忘。
突然有一天,修筑长城的监工向他报告了这样一件奇怪的事情。说好多修长城的民夫都有一条红丝线,把它系在扁担上,这样民夫挑起来石头根本不费力气。把红丝线拴到砖头和石头上,那砖头和石头就变成玩具一样,搬起来轻松自如。秦始皇听了又惊讶又兴奋,因为他知道,这红丝线一定非同小可,必然不是凡间之物。于是,他立刻下令将民夫手中的红丝线都收上来,然后吩咐将它们攒起来做成一条大绳。果然不出秦始皇所料,红丝线搓成的大绳确实法力无边。他举起大绳,眼前的宫殿,立刻像风吹的鹅毛,一下飞出老远。秦始皇兴奋极了,于是拿着绳子就走出了皇宫。来到大山前,他扬起手中的鞭子朝着大山一挥,那些大山就像长了腿一样活动起来,可以随意驱赶。秦始皇见了大喜,决定赶着大山去填江河湖海。
原来,秦始皇修筑长城,征发民夫无数。可在崇山峻岭上修筑长城谈何容易。巨大的石头,巨型的砖头,压得血肉之躯难以喘息。再加上陡峭的山崕,凶暴的监工,不知有多少人惨死。山沟里,山脚下,白骨累累,惨不忍睹。天上善良的织女看在眼里,顿生恻隐之心。于是,她就带着织云锦的丝线,来到人间,她变化为一个村姑,借送饭之机给每位民夫都发一条红丝线,并嘱咐他们把红丝线系在扁担上。说也奇怪,有了红丝线,民夫肩挑砖头,身背巨石,爬山上坡,就如履平地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始皇把很多大山都赶到江河湖海中去了。大山小山变少了,陆地面积扩大了,江河湖海的面积越来越小。可是,夙兴夜寐废寝忘食的秦始皇还没有一点罢手的意识。这件事很快就被四海龙王报告给了玉皇大帝,玉帝听说后,也感到问题相当严重。江河湖海,不仅是百姓赖以生存的水源,更是广大水族安身立命的地方。如果江河湖海全部被他秦始皇填满了,那还了得。于是,就决定派太白金星下凡,到人间看个究竟。也许是对自己的赶山事业颇为得意,也许是连日的劳累,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秦始皇酣然入梦。这时,太白金星不失时机地拿出事前准备好的假鞭子,把秦始皇手里的真鞭子换了过来。一觉醒来,秦始皇想继续他的赶山事业。可让他惊异的是,这鞭子突然变得不听话了。以前只要鞭子刚刚扬起,大山就动起来了。可是今天,就是用鞭子抽,大山也没有丝毫动静。眼前淮河边上的这座山,不高也不大(面积仅4平方公里,主峰149.3米,平均高度100米),就是不听话。他就用鞭子狠狠地抽了几下,可这座不起眼的小山仍是纹丝不动。秦始皇很生气地说:“你这山,真古董。”后来,这座山就被人们称为“古董山”。
上述传说,就是人们称濮公山为“不动山”、“古董山”的原因。
(徐泽林  杨建平  作者均系信阳市优秀社科专家,工作单位分别为息县三高、淮滨高中)
【原载《信阳日报》2013年3月、《信阳社会科学》2013年3月、《息州文艺》2013年6月、《岁月》2013年3-4期】

作者: 白露河    时间: 2015-4-21 19:55
濮公山——息县唯一的山,可惜被采石场开采的差不多了!
作者: 没那么简单    时间: 2015-4-21 20:24
没见过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4-22 14:59
涉猎广泛
作者: 青菜水果    时间: 2015-4-22 20:59
大好!




欢迎光临 淮滨论坛 (http://www.huaibin88.cn/) Powered by Discuz! X3.2